南泉山名勝風景區(qū)位于黎平縣城南1.5公里,海拔853米。面積43.4公頃,是黔、桂、湘交界地帶的佛教勝地,自古以來香火不斷,游人絡繹不絕。山上古木參天,樹種繁多!独杵礁尽份d:“南泉山疊幛叢林,明建三寺于山,游人絡繹不絕,為最名勝。”
南泉山有八景,詩人把八景巧妙的寫在每句詩的前頭四字:古松怒立接天齊,曲徑盤旋手卓藜,雙井靄霧山色好,一龍吐水梵音低。林嵐倦雨光含鈾,苑桂飄風香滿堤。樓擱空中千里目,夕陽倒影射窗西。
南泉山寺始建于明朝初年,后毀于兵亂,明萬歷34年(1606年),黎靖參將李思忠倡捐重建,清嘉慶元年(1796年)重修。南泉山自山腳至山頂建有三殿:第一層為大佛殿,第二層原為靈宮殿,第三層是寶頂庵正殿。今山中僅存大佛殿一寺。距大佛殿不遠處有南泉亭,南泉亭旁有井泉,鑿石為龍,水從龍口涌出,注入井內,其水夏涼而冬溫,飲之清心爽口,南泉山因其井水而得名。據說喝此水能消災驅邪,帶來吉祥。
歷代名家政客對南泉山都留下墨跡和傳說故事。明代設天香書院,中湘王何騰蛟曾攻讀于此。傳說他一心攻讀,從不下山,五月端午家人送粽粑給他吃,旁邊擺了一碟糖,他邊吃邊看書,竟把粽粑蘸入墨硯之中,弄得滿臉墨黑,流下千古佳話。天香書院內原有國父孫中山親撰楹聯(lián),惜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“破四舊”慘遭浩劫,殿內佛像、匾額、楹聯(lián)、書畫一掃而空!拔母铩焙笳啻尉S修,加以保護,F(xiàn)在山中又新建了烈士紀念陵園和侗族鼓樓,成為休閑旅游及佛教勝地。